譯後記

偷窺小說大師的大腦

廖月娟

 

        一九七六年十二月五日,納博科夫在洛桑醫院的病榻接受《紐約時報》記者的訪問。記者問,在這一年他讀過的書中,最喜歡的是哪三本?他說,他已經病入膏肓,但在這年夏天,他讀了三本書:一本是但丁的《煉獄》,一本是郝爾(William H. Howe)寫的《北美洲的蝴蝶》,還有一本則是《蘿拉的原型》。

    他吐露《蘿拉的原型》是他的小說初稿,他在病倒前就動筆了,至今尚未完稿,還在修改,然這部作品確實已在他腦中完成。他也表示,《蘿拉》這本「腦中之書」,他至少看了五十次了。他說:「在我發燒譫妄之時,我感覺自己在一座有著圍牆的花園,高聲朗誦這本小說給一小群聽眾聽,包括孔雀、鴿子、我早已作古的雙親、兩棵松柏、幾個蹲在一旁聽的年輕護士,還有一位老得幾乎快消失不見的家庭醫生。也許因為我的結巴和陣陣咳嗽,聽眾反應冷淡,希望我可憐的《蘿拉》日後能好好出版,並得到書評人的青睞。」

 

    《紐約時報》的記者查證之後,發現納博科夫果然已動手在索引卡片上寫草稿。但納博科夫不肯透露細節。一九七七年春天,他的病情惡化,動作遲緩、呼吸困難,但他還是拚命要把腦中的那部小說寫出來。然而,最後他還是不得不向命運投降,指示愛妻薇拉:要是他無法完成《蘿拉》手稿,請她務必焚毀。一九七七年七月,納博科夫撒手人寰,而他決定銷毀手稿的遺言,就像咒語般,將那一百三十八張索引卡就此封存於一家瑞士銀行的保險箱。這個咒語不斷困擾薇拉的餘生。她曾兩度把《蘿莉塔》從垃圾焚化爐中搶救出來,怎下得了手火葬《蘿拉》?等到薇拉離開人世,便輪到他們的獨子狄米崔遭到家族魔咒的糾纏。

三采文學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暢銷話題小說《巴斯特的耳朵》作者

北歐黑色小說天后 瑪莉亞.恩尼斯坦 經典力作 

不翻到最後一頁絕對想不到的精彩結局 

殺人其實很簡單,

只要你曾經心碎......

 

殺了他,是否失去的就能尋回、渴望的就能實現……

三采文學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科學家調查全世界各行各業的人,發現最快樂的人是冰島的理髮師。

貝亞翠絲不是冰島理髮師,約拿也不是。

約拿有淺金色頭髮,灰色的眼睛,臉和麵粉一樣白,大家都叫他幽靈男孩,那是同學間無聊的惡作劇,反正他也不在乎,他對什麼事情都不在乎。

貝亞翠絲不愛笑也不愛哭,大概就是人家說的那種很酷的女孩,不過媽媽都叫她機器女孩。每晚她和約拿在收音機前聽著《深夜微光秀》,乘著魔毯飛到海底城,一起參加未來的派對,也許別人不會懂,因為這是他們之間的祕密。

約拿告訴她,原來小時候車禍死掉的雙胞胎弟弟還活著,他總有一天會找到他,帶他一起離開這個地方,也許他們會去冰島,讓全世界最快樂的理髮師幫他們剪頭髮。想著約拿這些年的心情,貝亞翠絲不知道為什麼哭了,原來用錫做的機器人也是有眼淚的……

 也許我們都曾有過這種感覺,覺得和這個世界有點格格不入,心裡好像住著一個怪咖

然後你遇見另一個怪咖,你們說同一種語言,分享同一個祕密、同一種孤獨

一如我們的青春,甜蜜、古怪、美好而哀傷

三采文學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蘿莉塔,我生命的光芒、我胯下的烈火,我的罪,我的魂。蘿塔:舌尖從上顎下滑三步,第三步,在牙齒上輕輕點叩。蘿,莉,塔。

清晨時,她是蘿(Lo),平凡無奇的小蘿,四呎十吋高,只穿一隻襪子;身穿寬鬆長褲時,她是蘿拉;在學校她是朵莉(Dolly);正式簽名時她是朵拉芮絲(Dolores)。然而,在我懷抱裡,她永遠都是蘿莉塔。

 她有前身嗎?有的,的確有。坦白說,如果某年夏天我沒有愛上最初那名少女,也許根本就不會有「蘿莉塔」的存在。事情發生在一處海濱國度。哦,時間嗎?距離那年夏天蘿莉塔還有多少年才會出生,當時的我就是多少歲。看吧,殺人犯總有別出心裁的寫作風格。

陪審團的女士與先生們,這裡展示的一號證據就連六翼天使們──那受到誤導、單純、擁有高貴羽翼的撒拉弗──見著,都會心生妒羨。請看這團紛亂糾纏的棘刺。

3

安娜貝兒(Annabel)和我一樣,也是異國姻緣的結晶。她有一半英國血統,一半荷蘭血統。在我腦海中,她的容貌明顯比多年前(在我認識蘿莉塔之前)褪色不少。我們的視覺記憶分為兩種:一種是當你睜開雙眼,在大腦的實驗室裡熟練地重塑一幅影像,那時我就可以見到安娜貝兒,伴隨著以下這些平凡的形容詞:「蜜色皮膚」、「細瘦臂膀」、「棕色短髮」、「長長的睫毛」、「大而亮眼的嘴唇」;另一種是只要閉著雙眼就能喚起的影像,暗藏在眼瞼內側深處,那是摯愛面容的視覺複本,客觀且純粹,是天然色彩的小小幽魂(我就是這樣看到我的蘿莉塔)。

那麼讓我來正正經經、拘謹地描述安娜貝兒,就說她是個小我幾個月的可愛女孩。她父母是我姨母的舊識,也和姨母一樣保守無趣。他們住在一棟租來的別墅裡,距離米蘭娜旅館不遠。禿頭的黎伊先生膚色黝黑,富態的黎伊太太總愛抹粉塗脂,其出閣前的閨名叫作凡妮莎.范.涅斯(Vanessa van Ness)。我多麼討厭他們倆!一開始,我和安娜貝兒只是聊些不著邊際的話題,她反覆抓起大把細沙,讓它從指間流泄而下。我們腦子裡關注的念頭和當時一般聰穎的歐洲少年所想的沒什麼兩樣,包括人世間的複雜難解、網球比賽、「無限」的意義,還有唯我論等等,但我不認為這裡面有多少觀點獨到的天才見解。我們都會為柔軟而脆弱的初生小動物感受到強烈的痛楚。將來她想去某個饑饉遍野的亞洲國家當護士,而我要當個名間諜。

三采文學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窺探納博科夫心目中長大成人的「蘿莉塔」!

《蘿莉塔》作者死前要求焚毀、寫在138張資料卡上的傳奇遺稿,原稿重現!

蘿拉的原型  

學識淵博卻其貌不揚的中年醫生菲力普,在一場畢業典禮上偶然遇見了金髮女孩芙蘿拉(Flora),當時芙蘿拉的母親突然猝死倒地,當女孩曲膝去量母親脈博時,無意露出了黑色學士服下白皙的大腿,卻恰好被身旁的菲力普窺見了……

由於年齡上的巨大差距,兩人不久便在因利益結合的婚姻中漸行漸遠,青春正盛的芙蘿拉經常性紅杏出牆,總令菲力普感到屈辱。就在這時,菲力普收到一部名為《我的蘿拉》(My Laura)的小說,發現這部小說中女主角的模特兒居然正是他的妻子,書中盡是作家赤裸裸的渴慕與慾望。

面對這樣的婚姻,菲力普精神上開始出現異常,身為神經科醫生的他竟開始研究起如何「自我消除」的各種自殺方式,從他的腳趾開始,他不但逐漸化解了肉身,也解脫了被束縛的靈魂……

打開深鎖保險箱的天堂藍圖,

三采文學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少女學」的代表之作,當代「蘿莉風潮」的開山始祖
 
從震驚世界的5國禁書,到20世紀最偉大的文學經典  (全新中譯本!)

 蘿莉塔  

Lolita /lə(ʊ)ˈliːtə/
【名詞】 指性早熟的年輕女孩。

【出處】 來自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一九五八年出版之小說《蘿莉塔》裡的同名角色。──《牛津英語辭典》

「蘿莉塔,我生命的光芒、我胯下的烈火,我的罪,我的魂。蘿─莉─塔:舌尖從上顎下滑三步,第三步,在牙齒上輕輕點叩。蘿,莉,塔。

 清晨時,她是蘿,平凡無奇的小蘿,四呎十吋高,只穿一隻襪子;身穿寬鬆長褲時,她是蘿拉;在學校她是朵莉;正式簽名時她是朵拉芮絲。

文章標籤

三采文學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想像一下:如果你手中有一份當代文學大師生前最後的遺稿,一百三十八張珍貴草稿卡片上墨跡猶存,但作者臨終前卻特別囑咐你,務必把這部未完成的作品焚毀。再想像一下:如果這位不世出的文學大師,正是你父親。

你該怎麼做?

納博科夫作者照    

這就是現年七十七歲的狄米崔‧納博科夫(Dmitri Nabokov)二十多年來所面臨的難題。身為一九五○年代即寫出《蘿莉塔》這樣震驚當代文壇、甚至掀起社會軒然大波的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的獨子與唯一繼承人,狄米崔見證了父親剛移民美國時的狼狽,與《蘿莉塔》成為世界文壇焦點時的輝煌;見證了父親晚年在瑞士蒙特勒王宮飯店身體狀況日益衰弱,卻仍創作不輟,並持續研究他畢生除文學之外的摯愛──蝴蝶。狄米崔甚至記得,病床上的納博科夫是如何把他與母親薇拉(那個曾經為全世界救回納博科夫一度想付之一炬的《蘿莉塔》原稿的「繆思」薇拉!)叫到床前,鄭重把這疊手稿的命運,託付給他們。

無論生前生後,納博科夫似乎一直都是一個引起文壇話題的焦點。他於一八九九年四月二十二日生於俄國聖彼得堡一個書香世家,從小就會說英、法、俄三種語言。然而,在身為俄國反對黨領導人的父親遭暗殺身亡後,他自一九一九年後被迫流亡英、德、法等國,浪跡天涯,靠翻譯、教英文和網球維生。一九四○年他離開法國,在美國落腳,執教於衛斯理學院、哈佛大學與康乃爾大學,同時也在全美持續進行蝴蝶的研究與標本採集。來到美國後,因為一本探討四十歲中年男子與十二歲小女孩禁忌戀情的《蘿莉塔》,讓他一夕之間聲名大噪,成為國際文壇焦點,甚至成為嶄新的文化象徵。

當狄米崔二○○八年宣布將出版父親遺稿《蘿拉的原型》時,彷彿《蘿莉塔》一九四五年出版當時的盛況重現,「燒」或「不燒」陣營各據一方,雄辯滔滔。文壇大老湯姆.史托帕爵士(Sir Tom Stoppard)便在倫敦《泰晤士報》為文抨擊:「這沒那麼困難吧?納博科夫希望燒掉它,就該燒了它。」這部幾十年來只存在於耳語傳言、多年來深鎖瑞士銀行保險箱中的傳奇手稿,顯然仍在發熱,不斷撩撥眾人的思緒。

不同於《蘿莉塔》的精巧深沉,在《蘿拉的原型》中,不是那個打扮整齊、笑容狡獪的納博科夫教授;這是我們曾經在歷史照片上看到的,那個穿著短褲、扯著捕蝶網在樹叢間奔跑的弗拉基米爾老人,在死亡逐漸降臨的暮光裡,他最後的蝴蝶還掛在枝頭、還沒有破蛹而出,而他的捕蝶網也還在空中揮舞逡巡,仍然嘗試捕捉那如蝶翼般輕盈美麗、卻也如蝶翼般脆弱的吉光片羽。而無論同意與反對的兩個陣營如何辯論,身為讀者的我們,對於這樣一部險些與我們擦身而過的藝術鉅作;對於生與死的界線,如何將我們與一個永無止盡探尋的偉大心靈一筆隔開;對於未竟作品帶給我們的餘音繚繞、浮想聯翩,也許我們抱持這樣感激心情翻開書頁,就已足夠:追隨納博科夫那永不停止的飛行臆想,一種宛如震動蝶翼般的持續觸動。

三采文學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蘿莉塔》作者納博科夫的傳奇遺稿《蘿拉的原型》,是這樣寫在一張一張的資料卡上的呦……塵封了30年的遺稿,都泛黃了呢……

遺稿001300315_283503378328067_272064636138608_1209948_338617376_n.jpg312668_283503494994722_272064636138608_1209950_777114461_n.jpg  


三采文學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納博科夫晚年有次採集蝴蝶時摔了一跤,從此臥病在床(當然摔跤只是輕微外傷,主要是本身也生病了),在他生命最後幾年,起草寫了一部小說,但很可惜,並沒有寫完,大師臨終前交代家人必須燒毀這份稿件。然而,家人並未照辦,只是將之鎖在瑞士的銀行保險櫃中,所以多年來,文壇盛傳有一份「納博科夫的遺稿」,但從來沒人親見。......三十年後,大師的兒子,七十三歲的小納博科夫,終於將它出版……這就是2009年引發歐美文壇風暴的納博科夫遺稿,傳說中的《蘿拉的原型》。

蘿拉的原型    

納博科夫的遺稿《蘿拉的原型》,是一部未寫完的小說,文中甚至還有許多塗塗改改,也都保留下來,這樣的奇特作品,卻留給世人更大的閱讀趣味與玩味空間。《出版家週刊》便說:「我們可藉由納博科夫留下來的這疊殘稿,窺視一個偉大作家寫作的過程和接近死亡的思維和心態。」《紐約雜誌》的評論則是:「翻閱本書猶如看到米開蘭基羅雕塑到一半的作品──粗獷、半成形的巨人正從大理石塊脫身而出。這樣的半成品給人的震撼,甚至比優雅的大衛像或精妙的《蘿莉塔》更強大。」

 


三采文學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過了一些世界各國《蘿莉塔》的書封設計,今天來看看三采為《蘿莉塔》全新譯本打造的書封吧

 296940_282384111773327_272064636138608_1206217_814183822_n.jpg    

 

用蝴蝶代表蘿莉塔,象徵《蘿莉塔》這部經典巔峰之作,

就像納博科夫採集箱中最美的蝴蝶(納博科夫除了寫作

本身也是採集蝴蝶的專家呦!)用少女裙裝的洋紅,

表達蘿莉塔給人的神祕禁忌感

蘿莉塔  

三采文學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